驻挪威大使易先良在挪媒体发表署名文章:《从过去到现在:请摘掉滤镜看中国》
来源:    2022-01-01 04:49
[字体: ]      打印本页

2021年12月30日,驻挪威大使易先良在挪主流媒体《晚邮报》发表题为《从过去到现在:请摘掉滤镜看中国》的署名文章。全文如下:

关于中国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。过去一个月中,仅《晚邮报》上发表专门关于中国的报道就有近30篇。作为中国大使,感谢大家对我的国家的关注。但是这些报道中的一些观点我不能认同。究竟该如何看中国?5000年历史中,什么样的文明绵亘于这个国家?960万平方公里国土,体现了什么样的多样性?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最能代表14亿人民的诉求?这些问题不易解答,但至少可从四个角度看中国:

从历史角度看。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一片混战,民不聊生。距今600年的明朝,中国在稳固边疆后实现繁荣,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出访,最远抵非洲东部,没有占领他国一寸领土,也没有发动任何战争。距今110年前消亡的清朝,中国国门被列强打开,坚船利炮和鸦片贸易几乎摧毁了这个国家,人均寿命不足34岁。此后一个世纪,数千万人死于军阀混战、抗日战争和内战。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,中国才重回正轨。上世纪50年代,中国人口5.7亿,国内生产总值(GDP)680亿美元,连图钉都需要进口。2020年,中国人均寿命77岁,GDP14.7万亿美元,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,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%。如果历史教会中国人什么经验,那首先是自强不息与和平共处。5000年强弱更替,冷暖自知。只有自强不息,才能赢得和平,只有和平,才能繁荣富强。因此,中国人十分珍视和平共处。

从现实的角度看。中国的辽阔和多样性注定中国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,有北京、上海、香港,但也有许多不发达地区。尽管让8亿人脱离了绝对贫困,但中国人均GDP不足挪威七分之一,有6亿中国人月均收入仅1400克朗,中国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。这决定了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。比如,14亿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一个鸡蛋,一年就要5000亿只鸡蛋。而中国要解决的问题远不只鸡蛋。因此,唯有发展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,我们毫无兴趣也无多余的资源与别人去争夺损人不利己的霸权。

从未来的角度看。中国前进的动力,是源自坚信未来更美好。中国期待什么样的未来?中国希望成为能为世界做更多贡献的负责任的国家。别人好自己才能更好,这是中国人的生存逻辑。疫情以来,我们向世界提供了20亿剂疫苗,率先支持疫苗专利开放,为全球生产3500亿个口罩。我们希望用对话解决问题。比如近来,挪威人民非常关注核武器问题,有核国家中只有中国承诺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。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,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,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。中国已连续举办四届进博会,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国,2019年接纳超过1.45亿境外游客,也有1.55亿中国人出境游览。中国期待一个真正多边主义的世界,坚持和平、发展、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。中国的发展不靠殖民,不靠侵略,靠的是埋头苦干。如果中国对未来有什么期许,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,各国人民都不仰人鼻息,不看人脸色,不被欺侮。人类怀抱美好希望,在相互包容中实现共同进步。

从政治的角度看。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求符合实际的道路。1911年清朝覆灭,中国不断进行政治制度尝试,君主立宪制失败了,议会制失败了。中国现行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制度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确立的。挪威政治制度同美国不同,同英国也不同,这并不是谁强加给挪威的,而是因为这是挪威人民选择的符合挪实际情况的制度。过去70多年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推进民主,人民幸福感和对政府治理参与度均不断提高,对政府监督更加有效,中国社会包容性更强、更有活力。中国致力于发展全过程民主。中国是否民主,应该问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。中国人民过得怎么样,去中国走走、看看便明白。如果在中国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判断,那一定是实事求是,直面问题,客观看待,这是中国进步的关键。指鹿为马,颠倒黑白,终将付出惨重代价,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。

如何评价中国,取决于观察者的内心和动机。但无论如何,看中国不应只有一个角度,一种色调,就像不会有人戴墨镜去蒙克博物馆赏画一样。一个多样的中国值得你摘下滤镜,进一步洞察,北京冬奥会就是一次难得的机遇。相信当你放下偏见,就会收获惊喜。期待你出于客观与善意认识中国。

推荐给朋友 确定